徐玉玉之殤背后 電信詐騙的鍋不該三大運營商來背
運營商世界網(wǎng) 賓文娟/文
日前,一則沉重的消息在各大媒體上廣泛轉(zhuǎn)載,內(nèi)容是一位即將邁入大學(xué)的18歲女孩遭遇電話詐騙,被騙走9900元學(xué)費后因急火攻心、心跳驟停而死。一條鮮活的生命溘然長逝,人們在對詐騙罪行感到深惡痛絕的同時,也有部分人譴責起了三大運營商。
圖為徐玉玉父親
徐玉玉之殤給人們敲響了一記警鐘,電信詐騙之害一直存在。而它之所以成為危急個人、家庭乃至社會的一個禍患,背后的原因恐怕不只在騙子身上,也不能簡單粗暴地讓三大運營商來背鍋。
據(jù)媒體報道稱,徐玉玉接到的詐騙電話是“171”開頭的虛擬運營商號段,所屬為北京遠特通信,該卡于今年3月開通并進行了實名制登記。
所謂虛擬運營商,可以理解為運營商的代理商。虛商從移動、聯(lián)通、電信那里承包一部分通訊網(wǎng)絡(luò)的使用權(quán),通過自己的營銷和管理體系、計費系統(tǒng)和客服號把通信服務(wù)賣給消費者。目前,“170/171”號段是虛擬運營商的專屬號段,分屬于三大運營商,如下表。
此前,“170/171”號段已多次卷入電信詐騙案件,被稱為“重災(zāi)區(qū)”,分析人士稱主要是虛商售卡對實名登記要求不嚴所致。
一些詐騙犯用“170/171”號段詐騙,打完電話就把卡扔了,售卡的虛擬運營商也不知道賣出去的卡是誰在使用、在哪兒使用。與之沒有直接關(guān)系的三大運營商,更無從了解各種詳情。
因此,讓運營商為詐騙案背鍋,可以說是牽強附會;徐玉玉案件,也非運營商之責。
另外有分析人士表示,信息安全是一個全社會都漠視的問題,需要所有企業(yè)、機構(gòu)去提高重視,公民自身的安全意識也應(yīng)該提高。
只有到那時,徐玉玉之殤才能不再重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