舉報熱線如雞肋 “餓了么”亂象頻出不斷
運營商世界網 王宇申/文
曾“3·15”晚會上,“餓了么”平臺上的餐廳被曝出存在食品安全隱患。在節(jié)目播出一小時內,立即下線全部涉事餐廳,多項措施全力整改,并開通24小時監(jiān)督舉報熱線,接受媒體及消費者的監(jiān)督。然而不過短短幾個月,亂象依舊頻出不斷。
作為宅男宅女們的福音,網上訂餐平臺越來越火。坐在電腦前撥個電話,物美價廉的美食就會送到門口,這已成為不少上班族和學生族日常的生活方式。
但這種便捷的背后,卻隱藏著不少食品安全的風險。訂餐頁面背后,也許實際上卻是無證無照的黑作坊。
此前,因對平臺上的商家審核不嚴,2014年11月,美團網被處以罰款近3萬元,這也是網絡訂餐行業(yè)的首張罰單。同時“餓了么”被立案進行相關調查。
經調查,一些在“餓了么”上評分高的餐館,店面卻臟亂不堪,張旭豪稱,網站監(jiān)管失職,將積極整改,加大審核力度。
隨后經過一年的整頓,情況有所好轉。但好景不長,新食品安全法的實施,違法案例屢見不鮮。為表決心,今年3·15晚會上,“餓了么”開通24小時舉報熱線,稱隨時接受公眾監(jiān)督,還專門設立食品安全衛(wèi)生投訴專用受理通道。
然而至今幾個月時間內,在訂餐平臺的競爭下,為了擴大餐飲覆蓋率,“餓了么”對商家的審核并未如張旭豪當年所言,以至亂象頻發(fā)。例如:用戶苦等兩小時給出差評,引來自家門前被砍;82歲老大爺替主廚女兒配送;外賣出現(xiàn)十幾只蟲,商家回應很正常;五家店掛同一地址,實地卻找不到人……
此類狀況時有發(fā)生,即使開通了舉報熱線,實質上并無多大用處。接通率及接到舉報后的處理結果等,都尚未核實。
近日,武漢市食品藥品監(jiān)督管理局對網絡訂餐平臺“餓了么”處以15萬元的罰款。原因為其在武漢的兩家入網餐館被查出未獲得《餐飲服務許可證》,但依舊在運營。這種行為違反了食品安全法。從處罰力度來看,這也許是“餓了么”新一輪整頓的開始。